在设计任何一个产品前,

 设计师一定会回答三个问题:


这件工装是干什么用的?  

劳动现场是什么样的? 

会用到什么工具并如何取放这些工具?

       功能永无止境

       品质千锤百炼

       保世基设计三要素:

    任务、现场环境、工具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对付这种乱局,

         最彻底但是又最绝望的办法是: 

          把自己打回原形,回炉重造。

   听长辈的话,新在脑子里建立秩序,           物件必须从哪里拿的,放回哪里去,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培养好习惯。

           即便原来的放置也不科学,

          但是至少你知道他还在哪儿,

          黑灯瞎火的时候也能摸得到。

    可是怎么可能返老还童、重新来过? 

      要不怎么说这是最绝望的办法呢。

        还有一种办法是补救的办法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被动建立秩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这一点瑞典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“ 宜家家居“

         给了我们一个好产品: 储物格。

        对这东西我起初是不屑一顾的,

             觉得太繁琐,本来就乱, 

           再搞那么多格子,添乱。

 后来,我又发现,瑞典不只是宜家,瑞典其他产品设计也遵循了同样的思路--被动建立秩序, 这就是所谓“懒人的聪明哲学“。 比如保世基工装上的各种兜, 有挂锤子的,有放尺子的, 有插改锥的, 有存钱包的,有搁手机的, 有挂钥匙的, 还有放名片证件的。 每个兜针对不同的功能设计。 用习惯了,随手一摸就出来, 得心应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后来情况不同了,

           我发现我的袜子放在一个格子里、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内衣放在一个格子里、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帽子放在一个格子里。

家门钥匙、车钥匙放一个, 充电器放一个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零用的硬币放一个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 简直是“无物不分类”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找什么东西又快又准。 

          才体会到瑞典设计的精妙之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直到现在,

 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,办公桌上依旧是       一团乱麻, 无线鼠标突然找不到了,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改用上下左右键。 

         给生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: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效率大打折扣。 

   很多事情、很多物件知道放在脑子里      的某个格子里、但是就是找不到它,             着急上火,你还没脾气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长大后, 

             发现自己经常性“糗大了”。 

正应了那句话“不听老人言, 吃亏在眼前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记得上高中的时候, 

       课桌上总是乱作一团,考试找不到笔、 

           写错了找不到笔擦是常有的事, 

   甚至还有把写给女同学的情书当成作业

      卷子交给老师的情况,  现在想起来, 

           这简直是自投罗网、不作不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小的时候, 

         我爷爷经常教导我:”

    家里的东西, 从哪儿拿的, 

            还放回哪儿去“, 

            说这是好习惯。

      当时只是觉得比较刻板, 

   不知道为什么这也算好习惯,

  所以也就没有刻意地照着去做。

  以至于这个习惯终究没有养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一段时间之后, 

            日子实在没法过了,

 开始专门抽出时间可劲儿整理一顿,           于是整个世界清净了。     

趴在整齐的课桌上写作业都神清气爽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可是过不了三天, 

     一切又恢复如常, 照旧乱。

顾客心语